回顾 2017 年自怼进步
加入自怼圈
- 报名入口
- https://jinshuju.net/f/K1TWKE (2018.08.01 20:42 准时开放, 报满21日即止)
- 帮助
- 如果你的报名表单不小心写错了, 或者有其他需要帮助和咨询的, 可以发邮件给 [email protected]
Backgroud
@OMlalala
总览
- S01-S08 总结
-
[怼林外史 DebugUself with DAMA ;-)](http://du.zoomquiet.io/2017-11/debug-omlalala-summary/)
-
- 各季汇总
Season | Date | Plan | Outcome | TotalRecordTime | AverageWeekTime |
---|---|---|---|---|---|
S05E51 | 170730-170826 | 研究 格雷厄姆 | 聪明的投资者 卡片明细 | — | — |
S06E51 | 170827-170923 | 广度搜索 价值投资者 | 价值投资 23 位牛人集合 | — | — |
S07E51 | 170924-171021 | 翻译 PDSH | S07E51_summary | 17h5m | 4h18m |
S08E51 | 171022-171118 | S08E51_summary | 40h10m | 10h25m | |
S09E51 | 171119-171216 | S09E51_summary | 39h25m | 9h50m | |
S10E51 | 171217-180113 | 翻译 Leo 文档 | 释狮大会 | ||
S11E51 | 180114-180210 |
自怼进步
- 时间记录 (S05 至今)
- 各季迭代
- S01-S04: 三无: 无计划/总结/时间记录
- S05-S06: 月总结
- S07-S09: 周总结
- S10 至今: 日总结
- 使用 Leo 记录, 日一省吾身.
- 各季迭代
- 投资结合编程 (S05-S06)
- 翻译手书 (S07)
- 目标开智 (S08-S09)
- 自怼 Leo (S10-)
自然月总结
TL
180204 增补 18年1月 总结 180108 init 1h20m
@guoyuming
先开个坑,简单记录正在发生的变化:
- 习惯每周至少两次健身房训练
- 开始带着求解问题心态看书,而非漫无目的刷书
- 聚焦某个领域,而非求全宽泛涉猎
- 从向内积累到开始走出去,分享,聊天,宣讲,在交流中获得反馈,锻炼思维
- 只从固定,现有高质量渠道获取信息
编程带来习惯上的改变有:
- 开始大量搜索来求解和定义问题
- 学着分解问题,用MVP思维逐个击破
- 持续不断地整理:工作文档,收藏夹,待办清单,作品
- 记录行动轨迹:命令行安装的包,搜索的关键字,思考操作过程
- 接触学习开源协作姿势,发issue,引用资源,工具链共享
- 更多学习区分因果和相关,证据和观点,需求和业务等思维方法论
基于以上,新怼年希望继续看到的变化:
- 增加有效读书时间,用问题带动更多输入,每天有笔记
- 增加编程时间,找项目带动写代码,争取每周有mvp产出
- 聚焦更少信息渠道,统一入口
- 减少碎片时间的黑洞
- 整理虚拟空间,也要整理周遭一切,从多做家务开始
@liguanghe
最好的学习方法?
比如 python, 课程结束后, 没有通过的同学仍然想着再多花时间重复一遍, 然而大妈早已看穿一切, 他不忍大家继续重复低效的学习, 创建自怼圈, 建立一个玻璃花园, 怼友们互相可以看见学习过程, 慢慢的将学习和 MVP 结合在一起,
- 学会使用 git 管理文档和版本, 也就是管理创新和新旧知识.
- 学会用英文看官方文档和 google, 并用 issue 的方式快速推动问题.
- 学会用wiki 和 blog 的方式, 沉淀知识, 分享技能.
- 学会给过去以客观度量, 每天惯性, 每周小结, 每月规划.
- 学会教是最好的学, 已经懂的人, 分享携带不会的同学, 共同进步.
- 学会自己不懂, 找懂的人问. 圈内懂的人越来越多.
现在我站在深度学习的坑前面, 前有三个月的焦虑和学不下去, 虽尝试将怼圈所得学习技巧用在开智 dl102上, 却因意志较弱, 急于成果而未果. 修炼还是不够.
及至勉强结业, 没有放弃. 想继续在这条路上前行. 圈内的友好氛围再次帮忙, 沥川相约参加 kaggle.
当时微信上, 我问了沥川我最关心的问题, 这个比赛是否有 deadline? 两个月?
沥川说, 我不喜欢给自己限定期限, 这样学的东西不扎实. 一句话就深得我心, 也是我决心加入的原因. 看过<奇特的一生>, 柳比歇夫从接有期限的活儿. 而就对我自己的过往分析, 有期限的我往往会焦虑, 和不细心的完成. 而过去几个月, 将编程的习惯培养出来, 按照怼圈的节奏, 反而可以完成一些作品, 并比平时做的要快.奇特的一生>
决心加入, 就按怼圈的协同方式来. 新开 slack kaggle2018 channel. 邀请同学们进入.
及后, 做新一月计划时, 我给自己定的计划又是, 先花时间完成 机器学习网课, 开智 dl102, 把结业项目代码看懂, 然后再看kaggle… 但这是否行得通呢. 想起开篇的故事, 又想起各位同伴已经有完成项目的经历, 何不问问他们? 于是在slack 里问了如何开始.
沥川回答, 机器学习网课效率太低, 开智课程注重技巧, 都不是最好的开始方法, 他和阿虎个人的经历是查找大量资料, 找到与目标相近的, 下功夫啃懂代码, 然后再写自己的就容易了. 如果是他来开课, 会像 kaggle 一样, 先教数据分析和机器学习建模的通用流程, 毕业项目就让同学们运用所学,自己挑感兴趣的项目参加比赛. 同时, 这个平台也有社区, 里面有很多牛人分享.
刚刚去 kaggle 看了一下, 可以用 python/notebook/pandas/matplotpab 等等. 这些工具都是大妈在怼圈推广, 自己习惯了的. 网站也会知道你从哪里 get start.
就这样开始吧.
刚看了时间记录,从20170401至20180128,自怼圈投入时间共 162.5小时,包括 怼周会48.5 怼周刊6 怼圈40 怼计划25 没分类的怼 以上不包括python代码和项目时间.
自怼圈其实是个python 全栈工程师的自我成长路径吧?
怼圈和其他的 python 社群有什么不同呢? 我没参加其他的 python 社群, 印象中就是一些 IT 论坛中的 python 版块, 大家会回答问题, 另外一些是 python 的课程. 这些都是为了完成任务查资料时发现的.
- 私密, 未开放. 开放的好处是, 即时得到外界反馈, 与同样的社群速率可以做对比. 私密的好处是, 可以维系圈内成员的互信心态. 哪部分是要开放的? 哪部分是可以形成模式供人借鉴和使用的?
- 大佬只有一个, 就是大妈
这里说的大佬是指 资历最深, 大家都在从大妈身上努力挖掘经验/知识点/能技…
大妈也很爱分享, 做公益. 其他怼友的学习力也是蛮强的, 希望挖掘到更多宝藏. - 新成员特质(观察过去招新) 通过开智 python 课认识大妈并对 python 有一点点了解的小白 挺过7周的煎熬后, 仍不放弃学习 python, 说明不会轻易放弃学习, 同时可能对学习的方法不入门.但是有学习的欲望. 或者是顺利通过7周, 希望用 python 实现更多的项目.
- 内容不仅是编程, 还有写作/管理/生活等等, 一样高效. 不知道其他社群有没有 是做项目时必须的.
@leilayanhui
进入怼圈后的改变
- 时间记录,学习记录,探索记录
- 规划学习进度
- 周/月小结,计划
- 科学上网,google
- 看英文官方文档
- 走出舒适圈
最大的改变是做记录,时间记录,周/月小结. 一开始是很讨厌做这些的,而且觉得没什么用,不可能改变不好的行为或习惯的. 从 17 年 9 月份开始坚持记录时间,开始有点明白记录的作用. 它们就像一杆秤,如果你要减肥,你得上秤秤体重,好让自己知道到底有多重,减肥后是否真的轻了;如果你要增肌,你也得上秤才知道自己是不是偷懒了. 如果你要改变你的行为和生活,就得记录下原来是怎样的,以此作为参照物,作出调整或改变后,看看是否有变化,变化的方向是朝哪. 以此类推,学习笔记也是这样的,看来我记录的还不够…
输出是最好的输入
过往的求学经历都是先学习知识点,再运用知识点. 编程则相反. 先要实现一个功能,再学习实现它的命令. 从开智编程边毕业后,我去刷了遍 python tutorial,应该对基本命令很熟悉了. 但编写程序的时候,我不得不反复翻阅文档中的代码. 因为场景改变了,不再是学习场景,而是生产场景,它们打乱了你脑子里代码的样子,你得将实际场景和代码重新匹配起来. 而这样的反复操练加深了你对代码的理解,并帮助你找到新的代码和实现方式.
这样的学习方式可以用在任何地方,写作,英语,新的学科.
@xyzif
差不多有三个月,没有跟跑了,为啥?跑不动,且没有足够多的时间.
为啥跑不动?
- 英文水平太差,Py103 就没有完成作业,进展吃力.
- 目标意识太浅,没想清楚学编程能为自己带来什么.
为啥时间太少?
- 2017 下半年以来,工作上一些变动,导致经常出差,没有大块的时间应用.
- 花了大量的时间在别的地方,比如:开智 Writer005,混沌创新院,得到专栏等. 说到底,还是在逃避……,相对编程于我的难度来说,以上这些至少我还能看得懂,会不会应用是另一回事.
每次查阅电邮,收到最多的总是来自怼圈,同学们提交 Github 的各种通知,惭愧的我只好视而不见,最近连’怼周刊’都不好意思看了. 今天从邮箱 –> 严蕙写的进入怼圈的改变 –> 来到此 issue –> 看到楼上列表中有我的 ID ,我这么不认真的孩子,大妈都没有抛弃啊!(也许都是自动生成的,我想多了,哈哈,谁让这里都是黑客呢. )
其实,我在怼圈的收获是很大的,而且是灵魂层面的,这里不教我们知识,但改变了习惯;这里不灌输成长模型,但告诉我们那些东西是不行的. 虽然代码我还不会写,但这里最好的基因:’怼’+’自怼’,我已经由反思,逐渐走上内在驱动的世界,这半年以来,最小行动 –> 尝试 –> 反思 –> 作品,基本上每天都写点反思日记,从2018年1月起,在 wiki 中开始沉淀每天的学习,希望在 2019 开年时,能轻松调用 2018 的学习成果. 这些习惯都是怼圈带来的,谢谢老师和同学们.
@熊本
@mxclover
加入怼圈的一些收获
MVP: 最小可行性产品
- 持续交付
- 反复迭代
自怼工具箱
- 编程环境
- Mac
- iTerm2
- Sublime Text 3
- Markdown
- Ipython Notebook
- Git
- Github
- Firefox(各种提升效率的插件)
- Chrome(各种提升效率的插件)
- Dash <= Mac上可定制化,本地查看官方技术文档的管理器
- 1Checker <= 检查英文语法和拼写错误的利器
- 沟通工具:
- Gmail
- Mailing-list
- Github issue
- Slack
- Zoom
更多,可参考: [TASK]倡议: 列出你的程序员能力清单! · Issue #232 · DebugUself/du4proto
时间账单
- 用aTimelloger 2 记录时间账单(没有坚持下来,囧rz…)
- 加入时间效能分析(atl4dama)小组
- 协助小组队员完成大妈和剑飞的时间账单 数据清洗和统计
- 项目wiki: CoDuAtl4dama · DebugUself/du4proto Wiki
- 项目入口:DebugUself/du4proto at atl4dama
- 用Pandas 进行数据分析,结合Python编程实现数据可视化
- 用Ipython Notebook 记录自怼过程
怼周刊编辑
- 汇总每周怼圈进展情况(怼作品,怼故事,怼周会记录…)
- 利用 Git + Github + Sublime text 3 编辑,上传,发布怼周刊到各沟通渠道
- 往期怼周刊
怼周会主持
- 会前发布会议issue
- 使用Zoom 主持线上会议
- 会后发布会议录音,增补会议纪要
小结
2017年,几乎一半时间都在焦虑,迷茫,找工作中度过. 所幸还有怼圈,还有一群自怼,互怼的怼员们,遇见你们,真好!见证了怼圈一年的成长,让我们继续在这个玻璃花园里,折腾出一些 有种
有趣
有料
的事儿吧~
Hansoluo
17年怼圈收获
重开怼圈之前,简单总结一下17年怼圈收获 感触最深,带来行动变化最大的两点来自于加入怼圈的初衷:时间记录和工作自动化
- 时间记录
- 尝试使用atimelogger,坚持两周,但由于每次都得预先想好类别再记录,不符合个人习惯,放弃
- 使用纸笔,参考RandyPauschTimeManagement中的时间记录日志,按照al4dama项目的五大行为属性进行归类,左侧勾选类别,右侧备注填写信息,15min为最小单位
- 对时间感知力明显增强
- 几乎每一小时结束之后对之前行为复盘,并填写简短的commit
- 工作中容易产生心流和不断push的 快感
- 经常复盘时间日志,有利于合理安排休息和做计划
- 当有明确的计划和安排时,时间记录带来的正面效果会加倍体现,可以帮助复盘
- 当混乱和没有规划时,时间记录会带来负作用,会对记录行为产生反感心理
- 工作方式的改进
- 在部门推广使用SVN进行项目文档的版本管理,并与项目主管完成高效的协作
- 使用jupyter notebook,按照工作流程建立起数据处理的标准化流程,可进行大量数据的清洗和复杂运算,并输出为标准格式. 好处是可重复利用,方便修改和记录变更
- 探索文档自动化生成,计划建立起知识库和文档模板,录入数据库后,基于WEB平台可以完成初步设计报告的生成,目前还在探索阶段
- 自怼不足之处
- 输出和分享还是比较少,主动性不强
- 状态起起伏伏
@livingworld
加入怼圈的一些收获
- 周/月小结,计划
- 计划和回顾的习惯. 曾一度坚持制定计划和每周回顾, 但后来中断了, 虽然私下里有时会记, 但没同步到怼圈就容易忘记.
- 时间账单
- 采用 aTimeLogger, 进行时间记录, 形成时间账单. 期间有数个月中断, 18年起捡起, 持续记录, 至今已经坚持3个月, 遗憾的是每周回顾分析的习惯尚未捡起. 也未很好的结合怼圈的时间账单项目来对自己的数据进行分析.
- 翻译
- 翻译 Python in Hydrology 一书, 此书翻译, 是在不知怼什么的情况下, 逼着自己沉心在一处的方式, 期间完成了翻译, 但并未想好发布在哪些渠道.
- 翻译 leo 官方文档, 因为不知 Python in Hydrology 一书如何发布, 且团队合作经验较少, 加入 OMlala 发起的翻译项目, 学习工程化的翻译.
- 观念
- 学习技能的姿势: 不用学习知识的方式学习技能, 以从实际项目下手, 以目标为导向, 以内在动机为驱动力. 不过我似乎有点儿不用不学了…
- 提问的正确姿势: 额, 这个非常关键, 但我似乎过于拘束了些, 以至于尚未形成良好习惯.
- 工程化的思维: 专注于细节, 但又不要陷于细节, 需要多从宏观处着眼, 这是怼圈时常强调的. 这也是我最缺乏的.
- 同侪压力: 一个人进步莫若与一群人一起进步. 为怼友的进步而赞叹, 也为自己止步不前而羞愧, 立志再立志…
- 社区中的奉献精神: 积极的在社区中做个奉献者, 少做索取者. 做个还不够, 待加强.
- 固定节奏: 这是大妈一直在强调的, 也是自己深表认同的. 当我节奏固定时, 必定是我情绪良好,输出多时; 当我节奏混乱, 必定是我输出少而节奏情绪低落.
- 源头的学习: 大妈关于编程, 多次强调官方文档的意义, 怼圈也形成了一种源头学习的氛围.论文写作也是强调源头的…其实, 我也将怼圈当做某种源头.
- … 还有好多, 个人觉得, 大妈和怼圈带给我最多的是观念的变化. 在怼圈的一年里, 是我接触社区的第一年, 由于参与的不够, 诸多习惯我尚未形成, 但我还是想多坚持一下.
- 关于怼圈的认识
- 参差多态的社群文化: 毫无疑问, 怼圈参差多态太棒了. 时常为我提供不同维度的认识. 这一年里, 在学校向导师学习, 怼圈向大妈和怼圈学习的过程中, 我惊讶的发现, 不同行业中的好习惯原来是相似的.
- 灵感触发器: 无法否认的一点是, 怼友各异的自怼姿势, 总有点亮我的双眼的那一种.
- 编程学习的试验场: 怼圈的一大特色肯定是编程啦, 自然, 在这里会吸引一大批编程爱好者, 有在职业上寻求突破的, 有在门外观望的…不管怎么讲, 在这里, 不同的人做过的尝试, 成功或失败, 都是鲜活的案例, 为后来者提供了许多可供模仿的路径.
- 产品的炼丹炉: 自组织的创作产品, 对产品不断迭代. 这个是怼圈的一大亮点, 也是进行快速成长的通道. 不过, 我做的不够…
- ……
- ……
Changelog
- 20180727 zoejane init
FAQ:
自怼圈 -> 营造被动节奏外韵律
每年 4.1/8.1/12.1 定时开放报名进入
PS:
任何问题, 随时邮件提问可也:
大妈的多重宇宙 - YouTube
全新自媒体系列...科学幻想,读书,说故事...点击注册~> 获得 100$ 体验券:
订阅 substack 体验古早写作:
Zoom.Quiet’s Chaos42 | Substack
关注公众号, 持续获得相关各种嗯哼:
蟒营®编程思维提高班Python版
**2021.01.11** 因大妈再次创业暂停定期开设, 转换为预约触发:-
+ 任何问题, 随时邮件提问可也:
[email protected]